遗传的基本规律
3.1 DNA复制
3.1.1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
DNA的二级结构:双螺旋
发现背景(Chargaff法则):
- A=T,C=G
- 不同生物的DNA碱基组成不同
-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碱基组成相同
发现意义:
- 揭开遗传信息存储和表达的分子机制
- 开创分子生物学
DNA双螺旋结构:
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但反向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,以-脱氧核糖-磷酸-为骨架,以右手螺旋方向绕
碱基垂直螺旋轴居于内侧,与对侧碱基形成氢键配对(A=T,C≡G)
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,碱基堆积力维持纵向稳定
DNA的超螺旋结构:
由DNA双螺旋链再盘绕形成,分为正超螺旋(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一致)和负超螺旋
意义:DNA超螺旋结构整体或局部的拓扑学变化及其调控对于DNA复制和RNA转录过程有关键作用
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: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,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核小体由约200bp的DNA,组蛋白H1,H2A,H2B,H3,H4组成
DNA—(压缩7倍)—>核小体—(压缩6倍)—>螺线管—(压缩40倍)—>超螺线管—(压缩5倍)—>染色单体 总共压缩8400倍
DNA功能:
以基因的形式荷载遗传信息,并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
基因在结构上的定义是指DNA分子中的特定区段,其中的核苷酸序列决定基因的功能
3.1.2 RNA的结构与功能
信使RNA(mRNA):
成熟过程(真核)
其中内含子会被剪去,余下的外显子片段会被拼接,二者都只在DNA的编码区上存在
hnRNA是mRNA的前体物
结构特点
- 多数在5'端在转录后加上7-甲基鸟苷,第一个核苷酸的C'2也甲基化,形成帽子结构:m7GpppNm-
- 多数在3'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(polyA),称多聚A尾
帽子结构和多聚A尾的作用
- mRNA核内向胞质转移
- mRNA的稳定性维系
- 翻译起始的调控
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mRNA的比较
原核细胞:- 转录和翻译在一个细胞空间
- 转录和翻译几乎同步进行
- 5'端没有cap,3'端没有A尾
真核细胞:
- 转录和翻译在不同的细胞空间
- 不同步
- hnRNA在核内,成熟的mRNA才进入细胞质
- Cap、5'UTR(非编码区)、编码区、3'UTR、polyA尾等构成,其中中间三个部分均是外显子来的
3.1.3 DNA复制
半保留复制
见图,注意两边的复制方向不同
意义:
- 遗传的保守性
- 存在变异现象
DNA复制时,在一个单链的双向同时复制,上图的结构也称为复制叉
对于真核细胞,将两个复制起点之间的片段称为复制子,注意下图中箭头的断点,是不连续复制的体现,称半不连续性,即一条链连续合成,另一条链不连续合成,原因是合成方向必须是5'->3'
顺着解旋方向复制的链称为领头链,对面的称为随从链,随从链不连续,每个片段叫冈崎片段
DNA复制过程
- 在解螺旋酶作用下,双链解开,单链与单链结合蛋白结合以稳定DNA链
- 在引物酶指导下合成引物(几个到几十个核苷酸的RNA链)
- 在DNA聚合酶Ⅲ作用下,从引物3'端合成新的DNA链
- 冈崎片段RNA引物切除核缺口填补由DNA聚合酶Ⅰ完成,再由连接酶将他们连成长链
3.1.4 端粒和端粒酶
端粒: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
功能:
- 维持染色体稳定,为染色体末端提供可消耗的缓冲序列(每次在最末端的冈崎片段没有填补缺口的过程)
- 维持DNA复制的完整性
- 对有丝分裂进行调控(限制复制次数)
端粒酶:RNA-蛋白质复合体,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
3.2 转录和翻译
3.2.1 中心法则
3.2.2 RNA转录
启动子
是基因转录起始点附近的序列,为RNA聚合酶提供转录起始位点的信号,属于非转录区
启动子包括一个TATA盒
在RNA聚合酶Ⅱ结合到DNA前,一部分转录因子(蛋白质)识别TATA盒,与之结合
酶结合启动子后,另一些转录因子再与之结合,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
酶沿着DNA链3'->5'运动,合成顺序的RNA分子,再加工(见上文)
基因的结构如下图,下面的单链是RNA的模板链,上面的单链是编码链
3.2.3 遗传密码和RNA的翻译
遗传密码
mRNA中每三个核苷酸序列编码一个氨基酸或者终止信号,共64个编码
起始密码子:开始合成蛋白质的密码子,编码(甲酰)甲硫氨酸
特点
- 方向性:5'->3'
- 连续性:密码子之间连续排列
- 简并性:多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或终止信号
- 摆动性:密码子与反密码子(tRNA上)配对有时不遵从碱基互补配对法则
- 通用性:所有生物几乎共用一套密码子表
翻译
tRNA将氨基酸带到核糖体上,装配成蛋白质的过程
翻译结束后,mRNA水解成单个核苷酸
3.3 核酸的理化性质
3.3.1 DNA的变性
定义:在某些理化因素下,DNA双链解开成单链
方法:过量酸、碱,加热,化学变性试剂
本质:双链间氢键的断裂,是可逆的
3.3.2 聚合酶链式反应(PCR)
原理
- 变性:95℃高温变性成单链
- 退火:低温(60℃)引物与单链配对
- 延伸:调整温度为DNA聚合酶最适温度(72℃),开始合成
CT值(cycle threshold)
检测DNA时,表示用了几轮PCR扩增到阈值,越大表示体内含量越少
3.3.3 核酸分子杂交
DNA复性:变性的两条单链在适当条件下回复双螺旋。DNA复性时,OD260降低
核酸分子杂交
在DNA复性过程中,将不同的DNA单链或者RNA放在同一溶液中,不同分子间可以形成杂化双链
应用
- 研究某一基因位置
- 确定两种核酸分子间的序列相似性
- 检测某些序列在样品中是否存在
- 基因芯片技术